IWSR研究报告被公认为是对葡萄酒及烈酒市场所作出的、准确、详尽的分析,涵盖28个生产国及114个消费市场。报告显示:连同香港的葡萄酒消耗量预期在2011至2015年期间升幅将达到54.25%,相当于增加100亿瓶。如此高速的增长是在短短几年内从前十名开外已跻身世界五大葡萄酒市场之列,排在前面的分别是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烈酒方面,喜欢喝白酒的人扞卫了的烈酒消耗国的称号,令人惊讶的是,市场上的干邑消费量已经居第二位。
11月1日晚间消息,美国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葡萄酒的产量创出了过去40年以来的新低,加之对葡萄酒日益攀升的需求,葡萄酒正面临着供应短缺的风险。
这份报告显示,中美两国对葡萄酒不断提升的消费水平再加上因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疲软的葡萄收成,欧洲2012年葡萄酒产量下滑,这些因素使得葡萄酒短缺的风险日渐攀升。
摩根士丹利在这份报告中表示:“数据显示,在未来数年,葡萄酒的供应将难以匹配市场需求。”
摩根士丹利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在2012年葡萄酒仅仅只有100万箱超额供给,较2004年6亿箱超额供给大幅下滑,当时葡萄酒的产量创出了历史峰值。不仅如此调查报告还发现,在对非葡萄酒使用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在2012年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比供给超出了3亿箱,创出过去逾40年来葡萄酒出现的短缺。
随着美国、法国和对葡萄酒需求的攀升,葡萄酒短缺的趋势预计还将进一步加剧。据了解,法国是的葡萄酒消费国,美国位居第二。是第五大葡萄酒进口国。
2012年葡萄酒需求和供应差额达到3亿箱,是近40年来严重的一次。世界正面临葡萄酒短缺,消费需求已大大超过供应。另据其他报告预计,未来5年的葡萄酒市场将实现63.2%的增长。
分析师预计,随着民众财富收入水平的攀升,预计在未来两年,对葡萄酒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在过去的5年里,对葡萄酒的消费水平翻番,预计在2016年之前还将再度翻番至4亿箱,届时将与美国的葡萄酒消费水平相当。
与此同时,葡萄酒产量却并未按照如此快速的水平增长,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行趋势。以欧洲地区为例,该地区的葡萄酒产量在葡萄酒产量中的占比达到了60%,但自2004年以来,欧洲葡萄酒的产量下滑了24%,创出了跌幅水平。
根据OIV公布的数据,2012年受欧洲恶劣天气和欧盟“酒湖”政策的影响,葡萄酒产量骤降,约为2510万千升。与此同时,葡萄酒贸易保持平稳,出口量超过1000万千升。而在和美国两大市场的推动下,葡萄酒消费量微增0.6%,达2450万千升。
2012年葡萄种植面积约为75.75亿公顷,呈持续下滑趋势;欧洲葡萄园总面积约为42.12亿公顷,较2011年减少了3200万公顷,降幅在0.8%左右。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1400万公顷、700万公顷和600万公顷。欧盟以外其他国家葡萄园面积达到了33.63亿公顷,较上年增长了0.3%。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亿公顷。瑞士、新西兰、南非等国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酒商波尔多指数公司的精品葡萄酒顾问Michael Daymond-King却认为,对葡萄酒市场出现的短缺担忧有所夸大。Michael Daymond-King表示:“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更多关注的是廉价葡萄酒市场,即那些售价在20美元以下的葡萄酒。欧洲地区廉价葡萄酒的产量肯定在下滑,但我认为这并不会影响葡萄酒的价格,因为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以及新西兰都会生产葡萄酒。”
在有关不断攀升的葡萄酒需求上,Michael Daymond-King同意,对葡萄酒的需求在增长,但他表示,在他看来,强劲的葡萄酒产量将抵消其不断提升的需求。与此同时,美国葡萄酒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有望从澳大利亚葡萄酒供给增长的趋势中得以满足。Michael Daymond-King表示:“人们似乎只记得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但却忘记了该国依然是生产葡萄酒的大国。”
但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表示,虽然每年生产1.8亿箱葡萄酒,但这并不足以满足本土对葡萄酒的需求,因此,必须从进口来满足余下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的葡萄酒中,有20%是依靠进口,绝大多数都来自法国。法国仍然是葡萄酒的消费国,消费继续上涨。